5月7-8日,第一届贻贝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与保护国际学术会议成功召开。本次大会的主题是 “贻贝及其他贝类分子资源与绿色发展”,由 舟山市人民政府和浙江海洋大学联合主办。来自ISPRA (意大利)、University of Gothenburg(瑞典)、University of Rostock(德国)、中国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广东海洋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集美大学、宁波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厦门大学、中国水产学会、浙江工业大学、海南大学、西藏农科院、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等30余家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的协助,800余位代表线上出席了会议。大会设置1个主会场、4个专题7个分会场。主会场更是邀请了院士、国家级人才以及意大利等多国的专家、学者围绕当前国际发展前沿和研究热点分别作了18个主旨报告,专家报告聚焦于海洋强国战略和发展需求,为发挥海洋贝类在推动蓝碳事业发展中贡献智慧力量。业界的专家学者(德国、瑞典等国外学者,国家级人才,省级人才等)、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等带来了100多场精彩的专题报告。大会通过腾讯会议、Zoom,并结合艾思科蓝进行直播,在线观看人数达千余人。

本届大会以“会”为桥、以“网”为媒,专家学者齐聚云端。5月7日上午,浙江海洋大学副校长谢永和教授主持开幕式,舟山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蒲晓斌,浙江海洋大学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比萨海洋研究生院)意大利方负责人贵娣(Alessandra Guidi)(现任意大利驻华大使馆参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地球科学四处流动项目主任张亮副研究员,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武传宇教授,中国水产加工与流通协会秘书长王雪光,浙江海洋大学党委书记严小军研究员分别致辞

舟山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蒲晓斌致辞

浙江海洋大学副校长谢永和教授主持大会开幕式
紧随开幕式,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包振民教授作了题为《水产绿色发展中的种质资源开发与管理》主题报告,从“水产绿色发展种质是关键”“生态型海洋牧场种植管理”“高质量发展依赖种植创新”“技术突破助力开发与管理”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强调海洋牧场种质资源状况评价与管理刻不容缓,要重视种业技术体系建设,开展优良种质评价和挖掘,加大法律、政策等建设,加强海洋种质资源的管理。Prof. Isabella Buttino(ISPRA 意大利)、上海海洋大学李家乐教授分别作了特邀报告,中国海洋大学李琪教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刘保忠研究员、中国海洋大学董云伟教授、浙江海洋大学严小军研究员、宁波大学李成华教授、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张艳红研究员、上海海洋大学杨金龙教授、江苏海洋大学董志国教授、海南大学黄勃教授、宁波大学徐继林教授、浙江大学刘广绪教授、厦门大学冯丹青教授、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王清研究员浙江万里学院包永波研究员、大连海洋大学霍忠明教授分别做了主旨报告。浙江海洋大学党委书记严小军研究员、浙江大学刘广绪教授和上海海洋大学杨金龙教授分别主持了上午和下午的报告会。18个大会报告引领前沿、深入浅出,演讲人与听众互动精彩,会场学术氛围浓厚。

中国海洋大学包振民院士做大会特邀报告

浙江海洋大学党委书记严小军研究员做大会特邀报告
5月8日的会议设置了4个专题会场内容涵盖贝类免疫与病害、贝类繁育与养殖、贝类生态与环境和水产品加工及贮藏等方面。本次专题会场面向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设置了最佳报告奖和优秀报告奖,通过专家评审,共产生6名最佳报告者和11位优秀报告者。

上海海洋大学副校长李家乐教授宣读最佳报告和优秀报告名单
大会闭幕式由浙江海洋大学科学技术处副处长郭宝英教授主持,浙江海洋大学党委书记严小军研究员做了总结致辞,指出本届会议报告内容和参会代表体现了研究领域完整、学术交流畅通、学科交叉充分、青年人才辈出四大特点。国内外贝类相关学者齐聚云端东海,畅游科研之海,特别是加强了浙江海洋大学与意大利比萨大学的科研交流与合作,为进一步深化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多领域合作奠定了基础。通过总结和交流海洋贝类,海洋生态以及海洋生物产业的最新研究成果,研讨其在水产养殖、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海洋生态、社会发展、生命健康等领域的深入应用,共谋“蓝色经济”新发展,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浙江海洋大学科学技术处副处长郭宝英主持闭幕式
本次会议由浙江海洋大学科学技术处、浙江海洋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处(港澳台办公室)、浙江海洋大学合作发展处、浙江海洋大学比萨海洋研究生学院、浙江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浙江海洋大学食品与药学学院、国家海洋设施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嵊泗县海洋科技研究所、嵊泗县金盟海水养殖专业合作社等多部门联合承办,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地球科学四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合作局、意大利驻华大使馆、University of Pisa(比萨大学)、Italian Institute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Research(意大利国家环境保护研究所)、University of Gothenburg(哥德堡大学)、University of Rostock(罗斯托克大学)、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舟山市科学技术协会、浙江海洋大学科学技术协会、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中国太平洋学会、中国海洋学会、中国生物信息学学会(筹)农林信息学专业委员会、浙江省生物信息学学会、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嵊泗县海洋科技研究所和嵊泗县金盟海水养殖专业合作社等单位的联合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