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奋斗不息的海渔人
殷小龙,山东诸城人,A08海洋科学专业校友,舟山市水产研究所科研部主任,工程师。自2015年参加工作以来,进入到渔业科研和生产推广第一线,积极深入渔农村基层为广大养殖户服务,全心全意为我市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奋斗不息。先后荣获浙江省科技特派员工作成绩突出个人、舟山市优秀科技特派员、获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先进工作者、市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
主持和参与省、市级等项目20余项,获浙江省农业丰收三等奖1项,发表论文10余篇,获市优秀论文三等奖1项,授权专利5件。
在业务上。一是驻守车间生产一线,推进养殖技术升级。以舟山特殊地理位置作为基础,以舟山渔场特色品种为立足点,深入开展了适于本地养殖的特色品种的规模化繁育、增养殖等研究,在岱衢族大黄鱼、美洲黑石斑、鲈鱼、梭子蟹、褐菖鲉、南美白对虾、南非斑节对虾等品种的人工繁育及养殖新模式等研究中实现了系列的技术升级,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1)实现了野生岱衢族大黄鱼子一代的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升级,可实现野生岱衢族大黄鱼子一代增殖放流的常态化;选育出耐低温大黄鱼新品系1个;并通过技术革新和养殖设施升级,建立了一套适合浙江地区的岱衢族大黄鱼高密度培育技术,培育密度可达10000尾/m3(鱼苗体长3cm),近三年共计培育大黄鱼苗种1200余万尾,进行增殖放流和示范推广,推广养殖企业近10余家,养殖水体10万余立方。(2)实现了南美版对虾和南非斑节对虾的循环水高密度养殖新模式,并成功突破南美白对虾和南非斑节对虾高密度养殖技术,南美白对虾单位产量高达20.25斤/m3,南非斑节对虾产量达10斤/m3,连续三年实现对虾养殖的成功,为我市对虾养殖产业的发展探明了方向。(3)突破美洲黑石斑养殖新品种的规模化繁育和养殖技术,为我市海水养殖增添了新的养殖品种,推广养殖企业8家。(4)实现了鲈鱼、褐菖鲉、梭子蟹集约化高效养殖的技术升级。其中,鲈鱼实现循环水高密度养殖,养殖密度突破80斤/m3。二是踏踏实实做科研,实现科研成果应用和产业化。近三年先后主持和参与《日本真鲈工业化循环水高效养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循环水系统中硝酸盐因子对美洲黑石斑养殖的影响研究》、《褐菖鮋工厂化循环水高效养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舟山岱衢族大黄鱼产业创新发展》、《海水特色鱼类规模化繁育及生态养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20余项省、市级项目,部分项目成果实现产业化应用。
在公益服务上。一是积极担任乡镇特派员,深入渔农村基层,服务渔农村,在登步岛服务期间,提升了梭子蟹养殖技术,提高了养殖成功率,增加了养殖效益;并为登步岛网箱养殖引入了本单位繁育的优质苗种,提高了企业养殖鱼种品质。二是作为研究所技术服务团队骨干,进行“送服务下基层、送服务到塘头”近30余次/年,服务养殖企业30余家,对虾养殖面积2000余亩/年,鱼类养殖面积10万余立方/年。三是作为宁波大学校外导师,依托国家级农科教人才合作培养基地等产学研载体,合作培养本科生、研究生10余名/年。
不知不觉工作已经6年,不忘初心,做一名合格的“海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