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浙江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 学校首页

一级学科与二级学科学位点介绍

作者: 时间:2013-11-19 点击数: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

1、海洋科学0707

海洋科学一级学科学位点设在海洋科学学院。学科立足浙江、服务东海,以培养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类和海洋公益服务类等高层次人才为目标,以物理海洋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化学等多个学科方向建设为依托,以创新、服务和产业化为主线,在工程海洋学、海洋生物资源利用、海洋资源保护与生境修复、海洋信息服务等方面取得了大量成果,形成了鲜明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特色。本学科现为教育部海洋科学与工程教学委员会委员单位,建有省重中之重学科(共建);海洋生物学省重点学科;拥有2个省重点专业,4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共建)、重点实验室与研发中心;建有中俄海洋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日联合海洋生态环境实验室与海峡两岸水产生物研究中心;一批省教育厅、省财政厅资助实验室。近5年来,学科主持和完成了1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国家“863”计划课题、3项科技支撑计划项目6项课题、1项国家发改委现代农业专项、3项科技部对外合作项目与30多项省部级科研课题,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5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目前在研国家级课题15项、省部级课题30项左右,在研纵向科研经费达5000多万元,年人均科研经费17.5万元。学科点目前已与台湾海洋大学、俄罗斯国立湖河渔业研究、日本东海大学、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等30多个相关高校与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已与挪威生命科学大学、挪威西福尔德高等学院、日本东京海洋大学等10多个高校联合开展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成为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以本学科为核心还建立了“中国海洋科技创新引智园区(省政府与国家外专局共建)”。

1)物理海洋学070701

本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设在海洋科学学院。

本二级学科学位点依托“海洋技术”浙江省重点专业,拥有海洋与海岛研究中心,海洋科学与技术综合实验室。学科建有全国首个省部级设施渔业类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海洋养殖装备与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共享“船舶与渔具水动力学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建有“海洋科学与技术综合实验室”专业技术实验室。另外,学科依托单位下设“海洋与海岛研究中心”、“舟山深水网箱省级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以及“东极科技岛示范建设基地”、“东极深水网箱养殖示范基地”等3个产学研基地,并拥有1个博士后工作站。建有一批校外海上实习基地,现有教授8名、副教授20多名。

“十一五”期间,学位点主持和承担了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15项,项目总经费2600余万元。累计发表研究论文80余篇,其中SCI(EI)收录24篇,获省部级成果奖1项;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主要研究项目有国家863计划课题“新型离岸深水网箱成套装备及养殖技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粒度标记数据的知识表示和知识获取研究”、“覆盖近似空间和形式背景中的知识获取研究”、浙江省科技厅重大项目“台风灾害天气浙江沿海锚泊水域船舶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港口岸线资源实时监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等。学位点主要研究方向有:

①工程海洋学

主要开展海洋动力环境数值模拟技术研究,包括泥沙冲淤数值模拟、潮汐和波浪动力数值模拟技术等;开展海岛海域开发与保护工程水动力安全评估技术,包括海岛海岸带防护工程、人工鱼礁工程等工程流体动力学特性与安全评估技术研究;开展新型离岸深水网箱装备、新型筏式养殖装备、大面积围网养殖装备、立体生态养殖装备、外海工程化养殖服务平台等现代渔业工程装备与技术研发和工程动力学安全评估技术研究。

②应用海洋信息技术

主要开展海洋遥感信息探测与处理技术开发,开展基于粗糙集理论与方法、粒计算理论与方法、神经网络与概念格技术等智能理论和方法,探索海洋领域的数据挖掘、海洋遥感图像处理新的理论和方法,建立海洋信息处理优化数学模型;开展嵌入式系统研发、智能传感器网络与海洋信息服务等关键技术研究和系统开发;以3S技术为基础,开展海洋信息自动获取、数据融合、虚拟现实、遥感图像处理等技术研究;构建海岛数字化信息平台、海上卫星救助系统、海洋环境动态预测系统,为建立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服务。

2)海洋化学070702

本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设在海洋科学学院。

本学位点依托“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省重中之重学科、“海洋科学”省重点学科、中日联合海洋环境生态实验室、3个浙江省高校重点资助专业实验室、省教育厅重点资助环境工程实验室、以及一批校外产学研实习基地。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9人,12人拥有博士学位。现有硬件设备齐全,拥有间隔流动分析仪、荧光分光光度计、离子色谱仪等大型仪器设备共计160余台(套),总价值约1000万元,具备开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良好条件。

近5年来,主持完成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与10余项省部级科研课题,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3项、高校科研成果奖1项、国家发明16项。目前,在研国家级课题6项、省部级课题6项左右,目前主要在研的国家重大项目和省部级项目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浓海水处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国际合作计划项目“海洋基础工程设施在线腐蚀监检测与修复关键技术研究”、国家星火计划“基于新型水性铁锈转化剂的渔船除锈与防腐关键技术研究”等,总经费达500多万元。学位点主要研究方向有:

①海洋环境化学

以海洋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为主要方法和手段,以海洋合理开发规划和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将海洋化学、环境科学的理论与技术和新技术相结合,研究海洋环境中化学要素的浓度水平和形态分布及分析测试新理论、新技术;海洋环境评价、规划、预测与管理;海洋中污染物质的形成、迁移、转化和归趋过程的化学行为和生态效应;海洋环境中污染物控制,改善海洋环境质量、环境保护的途径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等。

②海洋化学工程与技术

以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环境保护及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主要研究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海水化学资源提取、海洋能源开发利用、海水环境的腐蚀、污损与防护的科学、技术与工程问题,发展海洋化学和化学工程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同时,侧重沿海油气储运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三废”对海洋环境影响以及污染控制技术;近岸油气储运设施(海底油气输送管道、油码头储运设施等)在台风、海水冲蚀环境中安全性的研究;管道和储罐在线腐蚀检测及阴极保护理论和应用研究;大型储罐防震、防雷和防静电等方面机理研究;近岸油气储运设施完整性评价;沿海油库污染防治及泄漏控制;石油化工废水处理及回用技术研究;天然气脱硫技术、VOC催化燃烧净化技术、石油化工废催化剂回收利用技术、废船用润滑油回收利用技术;海上溢油等突发事故应急材料与技术研究等。

3)海洋生物学070703

本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设在海洋科学学院。

学位点依托“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海洋生物学”浙江省重点学科(A类)、“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浙江省重点学科,拥有浙江省海洋增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省海洋养殖装备与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中俄浙江东海海洋养殖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国家水产品头足类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国家海洋食品监督检验中心、中美水产品安全联合实验室、浙江海洋生物医药研究中心以及5个浙江省高校重点资助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建有一批校外产学研基地,现有教授21名、副教授40多名,是浙江省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国家海洋水产加工制造技术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浙江省水产品流通与加工协会理事单位。

“十一五”以来,主持完成了1项国家发改委现代农业专项、6项国家“863”计划课题、6项国家支撑计划课题、1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重大项目与30多项省部级科研课题,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6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4项。目前在研国家级课题24项、省部级课题60项左右。主要主持课题有国家863计划课题“新型离岸深水网箱成套装备及养殖技术”、“名贵头足类苗种规模繁育关键技术”、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东海区渔业资源调查与名优水产品种增养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国家支撑计划课题“东海区名优增养殖新种类研究与开发”、“东海区浅海健康高效养殖技术开发与示范”、“东海区重要渔业资源养护工程技术研究与示范”、“东海区域优势种类扩繁及高效健康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国家国际科技合作计划课题“中国舟山渔场大黄鱼种质资源与遗传改良技术研究”、“浅海典型渔业生态系统功能恢复与重建关键技术”、国家农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优质安全大黄鱼养殖产业链技术体系构建与示范”、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长江口、珠江口及其邻近海域典型生物栖息地与资源恢复技术研究与示范”、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食品冷链流通质量安全控制与溯源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示范”、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重大项目“鲜活水产品致病微生物控制技术与安全预警体系合作研究”以及一批省重大科技计划课题等,在研纵向科研经费达8000多万元。学位点主要研究方向有:

①海洋生态学

开展海洋生物分类与区系分布,海洋生物生理生态,近岸典型海域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开展养殖水域生态系统结构与物质循环、能量流动,海水养殖的生态容量研究。针对东海区渔场和生态系统现状,开展海洋生态系统演化过程和机理研究,关键生态过程和因子调控研究,开展海洋资源增殖养护技术、受损生态系统修复关键技术研究,构建人工渔礁、海洋藻场、海底贝床、人工牧场等立体生态养护技术体系。

②海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主要开展功能基因的发掘、分子图谱构建、功能分子标记的开发,分子系统进化及比较基因组学的相关研究。开展海洋生物分子分类、遗传变异和系统进化、海洋生物基因组和蛋白质组学、功能基因的筛选和开发、功能蛋白开发与应用等研究,为东海区海洋生物资源的持续利用及保护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③海洋生物遗传育种学

主要开展海洋生物繁殖生理和生殖调控、苗种繁育和开发、细胞和分子育种前沿技术、转基因育种、多倍化育种、杂交育种技术、性别控制技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数量遗传学育种技术研究,重点解决重要经济物种种质资源挖掘与利用、繁殖与开发、重要养殖种类经济性状提升与改良、关键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关键技术等。

④海洋生物养殖学

主要开展重要海洋生物养殖生理生态学、养殖生物逆境机理、养殖生物环境和营养需求等基础生物学研究;开展海洋生物养殖模式优化、养殖技术与工艺、养殖饵料开发和人工饲料研制、养殖病害防治技术、养殖过程与管理研究,建立集约化、数字化、标准化养殖技术体系,构建生态、高效、健康养殖理论和技术,提高养殖产量和品质。

⑤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利用

主要开展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开发和利用、海洋药物的研发、海洋新型食品与功能食品开发、海洋微生物工程及其开发利用、海洋生物保鲜和冷藏技术、海洋生物产品高值化加工技术、海洋生物产品综合利用等。

(责任编辑:办公室)

   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临城街道海大南路1号   邮编:316022
Copyright ©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