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海洋局海洋公益性行业专项长江口、珠江口及其邻近海域典型(重要)生物栖息地与资源恢复技术研究与示范(201005013)
顺利通过验收
2017年1月24日,国家海洋局科学技术司在上海组织专家对国家工程中心主持的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长江口、珠江口及其邻近海域典型(重要)生物栖息地与资源恢复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进行了验收。国家海洋局曲探宙司长、冯磊处长等领导出席了项目验收会议,项目负责人、中心主任吴常文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了汇报。
项目以长江口、珠江口及其邻近海域为实验区,开展了生物栖息地重建和人工增殖关键技术研究,建立了河口贝床、人工海藻场、人工水下构筑物、自然岛礁保护相结合的典型(重要)海洋生物栖息地与资源恢复技术体系,建设了2个苗种繁育基地、4个栖息地修复示范区,形成了2个产业化推广示范区,为我国近海生态系统修复和东海渔场管理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项目建立了10套标准、规范与评价体系;获得了发明专利40项、实用新型专利60项;发表学术论文82篇,出版专著2部;培养硕博研究生26名;项目技术成果获得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1项省部级二等奖。项目完成了任务书规定的研究内容,达到考核指标的要求。专家组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验收。
曲探宙司长在会议总结时强调:海洋公益性科研专项设立10年来,在建设海洋强国、解决海洋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瓶颈问题、推进海洋科技向创新引领型转变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项目牵头单位要坚持“边研究、边应用”的原则,加大项目成果的示范应用和转化推广力度,力争项目成果取得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