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上午8:30,在海洋科学学院四楼会议室召开了中外专家学术交流座谈会。参加中国浙江国际海洋科技论坛的部分外国专家和我院的教师就各自专业领域问题进行了交流。
在我院中外专家交流会上,三位专家来自英国、德国和泰国,英国专家克里斯贝利是欧洲鱼类问题资深专家,长期从事鱼类资源、鱼类病害研究;德国专家曼弗雷德特格是海水养殖专家曾在埃及、印度等国进行多年的海水养殖指导工作、也是驻不来梅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海水养殖顾问;瓦新.于瓦那替米亚,是泰国布拉法大学海洋技术学院院长,长期从事斑节对虾研究。记者注意到会场气氛十分热烈,虽然语言不同,但是科学知识是相通的,在翻译的中介作用下,教师们积极抛出问题,专家们则详细地解难答疑。
双方在互动之余,中外专家还就一些问题做了具体说明。海洋科学学院常抗美教授向与会者介绍了中国养殖业的现状,对鱼虾贝类和藻类的养殖方法、养殖产量、养殖面积等。来自英国的Chris Bayly(克里斯.贝利)讲述了欧洲水产养殖的规模和标准如:低密度养殖、水处理、病害防治、环境控制等问题,提到英国的养殖业主要用循环水,而不是中国、泰国等国使用的地下水。来自泰国的Vasin yuvanatemiya(瓦新.于瓦那替米亚)先生讲了泰国虾类养殖、养殖水排放要求等。来自德国的Manfred Taege 博士就水循环处理系统、亲种问题、育种项目等内容做了阐述。
双方讨论主要集中在养殖密度与经济效益的平衡、养殖用水要求以及水循环系统探讨、虾类养殖的泰国模式给中国的启示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