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杭州举行,由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主持,我院赵淑江教授参与申报的“陆源入海碳通量动态监测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科研成果获得2019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陆源入海碳通量动态监测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项目共有9家单位参与联合研究,通过卫星遥感、现场观测、数值模拟、地理信息系统等多学科交叉研究,攻克了高动态河流入海及近海碳通量动态评估的国际难题,发展了多学科、多界面碳通量现场观测与评估技术,研发了河口区低盐水无机碳水样采集与保存技术,构建了走航-浮标-岸基站三位一体的碳通量现场观测体系,建立了近海关键界面碳通量的遥感估算模型,产生了显著的国际影响和社会效益。
我院赵淑江教授承担了项目子课题“海陆交互区定点碳汇高频立体动态监测与评估技术”研究,研制完成了用于长江流量监测的“声层析流量观测系统”,创新了实时流量监测反演技术,并在舟山海洋碳汇联合监测站建立了岸基-海面-海底三位一体生态环境监测平台,优化陆源碳入海通量监测方法,形成了舟山东极岛海域碳汇相关指标生态数据集,为该海域碳汇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另外,由宁波大学牵头、我院范美华老师参与的“东海可食性浒苔设施化养殖及资源利用关键技术与产业示范”项目成果获2019年度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