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3年舟山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评选结果公示,我院教师2篇论文入选。
我院吕振明教授团队2021年在《Nature genetics》发表的《Large-scale sequencing of flatfish genomes provides insights into the polyphyletic origin of their specialized body plan》荣获自然科学优秀论文A等。吕振明教授团队通过近四年的研究,解析了10个比目鱼及其近源物种的基因组,辅以实验验证,终于成功地揭示了鲽形目的鲽亚目和鰜亚目是在白垩纪晚期,通过二次独立的进化事件由不同的鲈形目鱼类祖先演变而来的进化历史。比目鱼脂肪基因的变异也可能加快了其体内脂肪的氧化分解而减少了脂肪的积聚量,这可能很好地解释了比目鱼类为何拥有薄而扁平的体壁,也揭示了“Flatfish”(鲽形目鱼类)为什么”flat”(扁平)的基因组奥秘。

图1.比目鱼中部分基因的变异及其在扁平体轴发育中的可能作用机制
我院海洋微生物分子生态与应用研究团队的李鹏在《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上发表的《Nitrogen-doped graphene oxide with enhanced bioelectricity generation from microbial fuel cells for marine sewage treatment》荣获自然科学优秀论文B等。研究团队通过一步水热法制备了高性能的氮掺杂石墨烯阳极材料,在MFC运行过程中获得了较高的输出电压(498.6 mV)及功率密度(708.3mW/m2),同时COD的去除率也获得了显著的提升,高通量测序及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在氮掺杂电极生物膜上,产电微生物的相对丰度增加,编码细胞色素c氧化酶(Cco)的ccoN基因相对表达量明显上调。这说明在微生物燃料电池系统中,氮掺杂阳极电极材料有助于提升产电微生物的富集,提高了产电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有效地提升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性能。

图2 预测的产电相关的代谢通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