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上午,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海洋科学类专业联合实习活动开幕式在浙江海洋大学举行,厦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上海海洋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浙江海洋大学师生共232人参加开幕式。浙江海洋大学副校长谢永和参加了开幕式,浙江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王健鑫主持开幕式。

王健鑫院长首先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简要回顾了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海洋科学类专业联合实习活动的发展历程,从2014年至今,正好走过10年,举办了8届联合实习活动,累积3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和1800余人次参与,体现了多学科交叉、多校协同培养的显著特征,成为全国涉海高校海洋科学类专业实践教学的一个品牌项目。

王健鑫院长主持会议并致辞
随后,厦门大学郑爱榕教授对基地的运行和活动举办的成效进行了充分的肯定,通过实习,一是可以增进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之间同学们的交流,从而可以发现自身不足、取他人之长;二是可以增强集体意识和团队凝聚力,从而学会合作和分享;三是使同学们深刻认识到海洋科学既需要吃苦耐劳的野外工作者,也需要能在实验室里潜心研究的学者。虽然基地申请获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野外实践能力提高项目”早在2017年就结题了,但基地老师们对海洋科学野外实习的热情依然高涨不退,特别是基地依托的单位浙江海洋大学、共建基地的单位中国海洋大学、厦门大学,加盟的上海海洋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都对基地工作的持续开展做出了贡献,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同时,郑老师强调实习期间要注意人身安全,遵守规章制度;实习过程要仔细观察、记录,认真处理数据和讨论;实习结束,要按规定提交符合要求的调查报告。

厦门大学郑爱榕教授致辞
中国海洋大学吴克俭教授强调联合实习活动负责组织的浙江海洋大学、厦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与此同时,他还勉励参与实习的同学要抓住宝贵的学习机会,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海洋科学专业素养。

中国海洋大学吴克俭教授致辞
中国海洋大学和厦门大学分别向我校赠送了“嘉庚号”船模和“贝雕”工艺品,纪念并感谢浙江海洋大学及海科学院对联合实习十年工作的支持与保障。

厦门大学向我校赠送“嘉庚号”船模

中国海洋大学向我校赠送“贝雕”工艺品
开幕式最后,谢永和副校长宣布实习正式开始,并预祝本次实习顺利开展。

谢永和副校长致辞

浙江海洋大学参加联合实习师生合影
开模式后,实习师生马上进入破冰环节,开展了海岛野外生存拓展训练活动,各校同学之间相互熟悉,建立了良好的友谊,有利于之后实习的开展。

划皮划艇活动
在未来的两周时间,232名师生将围绕“海洋生物与生态海上综合调查”、“潮间带海洋生物调查”和“海岸带地质调查”三个模块开展实习工作。学生们将登上“浙渔科2号”科考船,学习大型Seabird 911Plus CTD、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等海洋调查设备的使用方法,掌握海洋水文、海洋化学和浮游生物调查的基本调查方法;前往桃花岛开展潮间带泥相、岩相和沙相调查,学习潮间带定量定性调查、样品采集、物种鉴定等方法;在朱家尖岛开展海岸带地质调查;参观浙江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博物馆、舟山市博物馆、浙江大学(海洋学院)海洋工程实验室、浙江省水产研究所等。

备航

CTD采水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