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学院申报、学校同意、舟山市科协审核,海科学院被命名为第一批舟山市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
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主要是指依托科技馆、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科研院所等设施建设,对相关科学家、工程师和创新团队的感人事迹和奋斗历程进行展览展示,让广大公众特别是科技工作者、青年学生能够近距离、经常性接受科学家精神熏陶,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和培育科学氛围,厚植科学家精神生长的沃土。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的主要任务包括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传播科学精神、传承优良学风作风、开展弘扬科学家精神宣传活动、开展弘扬科学家精神研究等。
近年来,海科学院将弘扬与践行科学家精神融入党的建设与各项事业发展,激励和引导全院教职员工追求真理、勇攀高峰,不断创造新的业绩。目前,学院围绕学校发展奠基人之一的李星颉先生矢志不移、扎根海岛、艰苦创业,长期专注于海洋水产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奋斗历程,初步提炼形成了“甘于奉献、潜心育人的教育精神,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献身渔业、保护资源的海洋精神”的星颉精神,激励引导广大师生认真学习、积极践行。2020年开始,学校专门在海科学院开设了海洋科学“星颉实验班”,探索高素质海洋人才培养的新路径。每年组织纪念活动,传承弘扬星颉精神。与此同时,学院遴选出100位海洋领域的科学家,持续开展“红色百年、海洋百人”故事宣讲活动,大力弘扬海洋领域科学家精神。学院已经编写《建党百年 红色百人——百名海洋人物读本》,并将其作为今后学院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内容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下一步,学院计划构建“一区、两点、一廊”的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布局,一区,即依托学院全国海洋意识、海洋科普教育基地——海洋生物标本馆区域,考虑作为基地的核心区块以及科学家精神综合展示区,突出星颉精神及相关史料展示;两点,即校史馆星颉精神宣讲点和星颉先生塑像点,重点是星颉精神及其生平事迹等宣讲;一廊,即学院办公区域的走廊空间,重点展示百名海洋人物的精神与事迹。力争经过一段时间建设,逐步将基地打造成为科学家精神的宣传展示阵地、师生思政教育的现场学习阵地、全体党员的红色教育阵地。
据悉,全市共有4家单位被命名为第一批舟山市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