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姓名:邱浩宇
专业方向:2022级海洋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毕业去向:浙江大学博士
导师:王萍教授
班主任:王伟峰讲师
个人荣誉
2024-2025学年 2025届浙江省优秀毕业研究生
2024-2025学年 研究生“三助一辅”岗位之星
2023-2024学年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2023-2024学年 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特等奖
2023-2024学年 浙江海洋大学第三届“研学知海”研究生学术论坛一等奖
2022-2023学年 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二等奖
2022-2023学年 硕士研究生新生奖学金三等奖
论文发表情况
本人一作发表SCI论文4篇
二作(导师一作)注册发明专利1个
座右铭
博观而约取 厚积而薄发
个人感悟
选择助研岗位,源自我对科学探索的热爱与坚持。我深知科研工作不仅仅是简单的试验与数据,而是严谨的实验精神与创新思维的结合。作为助研,我的工作主要包括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维护与保养、试剂耗材的采购整理、日常实验耗材的报送登记和实验室卫生的清洁。我深知每一项工作都决定着实验的顺利进行与科研成果的可信度。无论是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还是及时发现和处理设备的小故障,都要求我时刻保持细致入微的观察力。正是这种严格的要求,使我在短短的时间内掌握了大量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技巧。通过不断积累经验,我不仅解决了设备故障,也为课题组节省了不少时间和资源。在日常的实验材料和试剂管理方面,我始终秉持高度的责任感,严格执行试剂采购、登记、保管制度,确保实验材料的充足和规范使用。我明白,这些看似简单的工作,实则关乎整个实验的顺利进行,也为课题组的科研进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邱浩宇在实验室
助研的工作不仅是对自己科研能力的挑战,更是服务团队、协助导师的重要职责。在科研工作中,我始终保持着敬业和奉献的态度,努力为课题组提供支持。在导师王萍老师的科研日常工作中,我负责协助材料报送,整理相关文献资料,确保实验进程中的每一项细节都井然有序。同时,我还在课题组内部组织实验数据的共享和讨论,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合作。王老师常说,科研工作不光是个人的努力,团队的力量同样不可忽视。在这一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每一次实验成功背后,都是团队共同的努力,每一次数据分析后的反思,也是团队成员相互激发思想碰撞的结果。通过这一过程,我的团队意识得到了极大提升,也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团队成员协作,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最大作用。

邱浩宇在杨咏曼图书馆(中)
随着课题的深入,我逐渐意识到科研不仅需要耐心和细致,还需要勇于面对挑战和解决实际问题。我所在的课题组,主要研究鱼源性益生菌的分离及其益生效应,这个课题的研究对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鱼源性益生菌的分离和筛选一直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工作。在分离益生菌的实验过程中,由于益生菌对营养和培养环境有较高要求,实验中常常面临细菌培养失败的困境。面对这一问题,我与王老师和同课题组的同学们反复调整实验条件,尝试不同的培养基和温湿度参数,最终分离出了较为理想的菌株。这一成果的取得,不仅是我个人努力的体现,更是团队合作与集体智慧的结晶。通过这个过程,我深刻体会到了科研过程中“试错”和“坚持”两大核心精神。除了基础的实验工作外,我还参与了论文的撰写与数据分析,尤其是在数据的整理和统计上,我积累了不少经验。在王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逐渐掌握了科学论文的写作技巧,以第一作者在渔业方向SCI TOP级期刊上(Aquaculture(IF 3.9)、Fish & Shellfish Immunology(IF 4.1)和Aquaculture Reports(IF 3.2)发表了4篇论文。并获得浙江省优秀毕业生、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学业特等奖学金及第三届“研学知海”研究生学术论坛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邱浩宇在会议室(左一)
科研不仅仅是为了自身的进步,更是为了将所学所得分享给社会和他人。在课题组的日常研究之外,我还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在第十四届世界华人鱼虾营养学术研讨会上以墙报的形式向同行展示我们的研究成果,还通过校内的学术论坛,分享自己的研究经验和心得。我始终认为,科研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获得个人的成就,更在于通过不断地探索与创新,为学术界、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在每一次学术交流中,我都积极听取他人的意见与建议,并不断改进自己的研究工作。

邱浩宇在小干岛(左二)
科研之路从来不会一帆风顺。面对重重困难,我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勇于迎接挑战。在实验中,我遇到过设备故障,遇到过实验失败,甚至在一次次的尝试中,曾一度感到迷茫与失落。但每一次失败都让我更坚强,逐渐从挫折中找到了前进的动力。正如我在实验中所学到的,每一份结果背后,都凝聚着无数次的尝试与努力,成功也正是建立在无数次的失败基础之上。在未来的科研道路上,我将继续保持不畏艰难的精神,不断探索创新,追求卓越,以更加严谨的态度和创新的思维迎接未来的挑战,为科研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邱浩宇在揽月湖(左三)
“助研”并非仅仅是一个普通的身份标识,其背后承载的,是沉甸甸的担当与责任。它是我实现学术梦想的起点。未来,我将以勤勉为笔,以刻苦为墨,努力锤炼自身本领。时刻铭记习近平总书记“海大之问”里的殷切期望,矢志成为“海纳百川、自强不息”的浙海大青年。我愿如同一颗坚定的螺丝钉,紧紧铆在为学校发展拼搏的征程上,助力学校早日建成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海洋大学。同时,积极投身国家海洋强国建设,在时代的浪潮中,挥洒自己的青春汗水,贡献属于自己的青春力量,用实际行动书写奋斗篇章,让青春在为校、为国的奉献中绽放绚丽之花。
温馨寄语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作为曾在实验室“摸爬滚打”过的研三学长,我深知这段旅程的不易与珍贵。初入实验室时,我也因反复整理文献、核对数据感到迷茫,但正是这些看似琐碎的工作,帮我建立起了严谨的科研思维。后来,我主动向导师请教、积极参与课题讨论,逐渐从“执行者”成长为能独立承担子项目的“参与者”。这个过程中,我收获的不仅是专业能力的提升,更是对科研热情的坚守。给大家三点小建议:一是别怕做“小事”,细节决定成败;二是主动沟通,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三是保持热爱,也要学会平衡科研与生活。科研之路或许漫长,但只要脚踏实地、永不言弃,每一次实验、每一次思考,都会成为你前进的阶梯。
导师评价
邱浩宇同学在课题组科研助理的工作中展现出良好的专业素养与责任担当。他积极协助团队管理,主动组织组会文献分享、协调实验设备使用时间,展现出出色的沟通与协作能力。面对师弟师妹的科研困惑,他总能耐心解答、倾囊相授,起到了良好的榜样作用。邱浩宇同学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优秀科研助理的品质,期待他在未来的学术道路上继续保持这份热情与专注,取得更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