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浙江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 学校首页

岗组成员王健鑫教授邀请厦门大学徐鹏教授到我院作学术报告

作者: 时间:2023-02-25 点击数:

2023年2月25日上午,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副院长徐鹏教授在线为我院师生做了题为“大黄鱼抗病基因组选择育种研究”的学术报告,本场报告由王健鑫院长主持,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我院海洋科学专业(海洋生物方向)的教职工等四十余位师生积极参加了本次报告会。

该报告主要讲述了大黄鱼渔业资源枯竭的原因,以及全球范围内鱼类抗病育种的难点。报告开始,徐鹏教授先给大家简要介绍了个人背景和学术发展时间线。

随后,徐鹏教授在报告中提到,大黄鱼是我国最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之一,也曾经是中国东海的四大海产之首,每年春季都会在东海、福建、浙江等地区形成鱼汛,历史上一直也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人民餐桌上的美食。不幸的是在二十世纪70年代,中国的捕捞技术快速进步和没有节制的捕捞,尤其是在繁殖季节进行没有节制的大规模捕捞,导致了大黄鱼渔业资源的迅速枯竭。很快东海地区就面临着没有大黄鱼可捕的境地,野生的大黄鱼价格一度攀升到数千元每斤。鱼类的抗病育种,尤其是这种非常复杂的寄生虫病的抗虫育种,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非常困难的,必须认真地计划。育种工作有很多种不同的技术路线,针对像大黄鱼这样的各方面研究还都比较薄弱的物种,徐鹏教授认为选择育种应该是相对可行的技术路线。

经过徐鹏教授实验室团队多年努力,成功开发了大黄鱼的基因型的检测分型芯片,称之为“宁芯”系列育种芯片。只要剪下一块小小的鱼鳍,提取DNA,就可以在一个小小的二氧化硅的芯片上,进行数万、数十万个大黄鱼基因座位的检测。

报告的最后,老师和同学们都对报告内容十分感兴趣,积极提出自己想法和问题。徐鹏教授都一一做出耐心细致的解答。王健鑫院长也对徐鹏教授的分享表示感谢,并希望以后可以有更多的交流机会。本次学术论坛的召开有助于各位师生了解大黄鱼育种领域的学术前沿,了解行业动态、交流分享研究成果,对于促进我院海洋科学专业(海洋生物方向)对大黄鱼育种技术的前沿领域研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报告人链接:

徐鹏,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副院长,海水养殖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22)、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2014)获得者。主要从事鱼类遗传学和遗传育种研究,研究工作聚焦在鱼类基因组学、群体遗传学和适应性进化、重要性状遗传解析和基因组育种技术等方面。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中国水产青年科技奖等表彰。担任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理事,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鱼类学分会理事,中国水产学会生物技术与遗传育种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期刊《Aquaculture》《Scientific Data》《Marine Biotechnology》《GENE》《Reproduction and Breeding》编委。迄今已在Nature Genetics、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80余篇,获得专利授权12项。

   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临城街道海大南路1号   邮编:316022
Copyright ©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