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简介 AAAT
海洋科学实验教学中心
2024-09-11 14:52  

浙江海洋学院海洋科学教学中心(简称中心)是由学校组建并重点建设的多学科交叉、开放性的海洋科学实验教学基地。

中心前身是由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三个基础实验室组建而成,分别为生物实验教学中心、物理海洋与技术综合实验室、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其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心主要面向生物科学、生物技术、海洋生物学等本硕专业开展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在2009年将原生物实验教学中心和生物技术实验室进行合并和资源优化,成立新的生物实验教学中心,并在2010年成为首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2013年通过省厅专家验收,正式成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进一步发挥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作用和功能。物理海洋与技术基础实验室面向物理海洋、海洋技术、海洋资源开发技术(新增)等专业开展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原有海洋调查实验室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实验室投入。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面向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海洋科学等本硕专业开展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强化海洋环境领域教学和研究特色,通过合并环境科学实验室和环境工程实验室,建立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于2012年列为校级实验教学中心。2014年12月,根据国家海洋科技人才培养的需求以及海洋科学基础人才综合性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将三个中心(综合实验室)进行资源整合,组建海洋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并将国家设施养殖工程中心、海洋生物博物馆、“浙海科一号”海洋调查船、东极岛海洋实地观测基地,海洋声学与遥感观测中心等教学科研平台作为中心实践教学工作延伸的载体,形成“三个基础平台、三个提高平台、两个拓展平台”有机融合的中心实践教学平台体系。

中心经过多年建设,形成了一支以国家qianren计划特聘专家、中组部专家等领衔、省级教学团队和科技创新团队为主、学历结构合理、老中青相结合、学术水平高的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目前共有教师49人,其中专职人员13名,兼职教师36人,高级职称33人,博士学位22人。

中心现有实验室面积9437余平方米,拥有海洋声层析测试系统、海洋遥感数据接收与分析系统、遗传分析系统、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超便携式调制荧光仪等多台大型仪器或测试系统,设备总值5154万元。中心开设57门课程的实验,实验项目数量达到280个,每年对海洋科学、海洋技术、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等6个海洋类专业1000多名本科生、海洋生物硕士研究生及校内其他涉海类专业学生开放,年均实验教学人学时数超过8万,是全校覆盖面广、学生受益面大的实验教学中心。

中心确立了以学生为本,“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在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学科交叉为重点、以实施导师制为抓手,推进科教融合、校际联合、校企结合,拓展国际化视野培养的实验教学理念指导下,不断优化实验教学体系,创新海洋类人才培养模式。近三年,中心承担和完成省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3项;近2届教学成果评选中,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参加),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参加)、二等奖1项(主持);发表教育教学研究论文20篇;出版实验教材4部,自编实验讲义10本。近三年来学生承担各类科技创新项目17项,发表论文29篇,实验中心教师指导学生获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等各类省级以上奖项171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获得了明显的提升,其综合素质也获得了社会的认可和用人单位的青睐,一次签约率达到90%以上,2015年海洋科学专业学生考研录取率更是达到了70%,多数学生进入到厦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同济大学、河海大学等国内知名涉海高校继续深造。

中心教师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并有效反哺教学和人才培养。近3年中心教师承担国家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基金、“863”等各级科研项目147项,其中省部级76项,到账经费5746.64万元,发表科研论文223篇(SCI论文103篇),授权专利265项(发明专利113项),出版著作17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4项。

中心教师在开展科学研究和学科竞赛的过程中,自制了多种仪器设备,包括鱼类声学目标强度测量实验装置、渔探仪、海洋声层析系统、水污染预防治理装置等,这些自制设备不仅在同类高校的实验教学中得到推广,也在企业中得到应用。中心积极开展培训工作,每年为沿海地区海洋调查机构及相关企业的100多名人员开展培训和考证工作,开展海洋环境评价,扩大了中心在社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网址:http://61.153.216.101/msc/zxgk1.htm

关闭窗口

联系地址:  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临城街道海大南路1号    邮编:316022    浙江海洋大学    浙ICP备110482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