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总结 AAAT
2014年野外实习基地实习情况总结(C组)
2024-09-13 14:10  

2014年野外实习基地实习情况总结(C组)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海洋生物与生态野外实习基地

2014年实习情况总结(C组)

7月15-18日,厦门大学和浙江海洋学院共62名学生参加潮间带生物多样性调查,整个调查实习分3部分,分别为泥相、沙相及岩礁相3大不同生境的生物多样性调查,其中泥相潮间带我们选取了金塘大鹏岛为实践基地,沙相和岩礁相选取了白沙岛为实践基地。具体实践情况如下:

7月15日,大鹏岛泥相潮间带生物多样性调查:

上午经由大巴、轮渡到达大鹏岛,选取大鹏岛朝东南的一片滩涂进行采样工作,选取4个断面,每个断面在低潮区、低中潮区、中潮区各取若干样方。共采集到斑尾刺虾虎鱼等3种鱼类、泥螺等软体动物9种、沙蚕2种、日本大眼蟹等节肢动物5种。并获得了大鹏岛泥滩中低潮区、中潮区、高潮区的生物分布情况数据,数据见表3。

表3 大鹏岛泥滩采集种类明细

鱼类种类

斑尾刺虾虎鱼

弹涂鱼

中华栉孔虾虎鱼




软体动物

泥螺

彩虹明樱蛤

尖锥拟蟹守螺

婆罗囊螺

红带织纹螺

短拟沼螺

粗糙滨螺

半褶织纹螺

珠带拟蟹守螺




节肢动物

沈氏长方蟹

长足长方蟹

弧边招潮蟹

日本大眼蟹

海蟑螂





其他

沙蚕sp1

沙蚕sp2

柱头虫sp ?




其中,泥滩中低潮区11种;中潮区11种;高潮区2种。具体分布如图1、图2所示:

图1. 大鹏岛泥滩中低潮区物种分布图

图2. 大鹏岛泥滩中潮区物种分布图

7月16日~7月17日,白沙岛沙相和岩礁相潮间带生物多样性调查:

7月16日下午,沙相采样点选在白沙岛海钓会所对面的沙滩,共选取了4个断面,采用样方方法在每个断面上每五米选取一个样方并挖了约25厘米深的石沙,从高潮线到低潮线共选取样方18(9*2)个,并用筛网进行筛选。但最终是并没收获到任何活体生物,仅发现布尔小笔螺的空壳。随后指导学生用浅水手抄网进行了湾内浅水区生物的采集,共采获淡鳍兔头鲀、黄姑鱼、长蛇鲻幼体、花鲈鱼幼体、褐牙鲆幼体、褐鲳鲉、长臂虾sp、凡纳滨对虾、日本蟳、海蜇、瓜水母等样本。

7月17日清早,带领学生前往了距离住处约十分钟路途的岩礁底部进行了生物采集。采集过程分为定性和定量,定量采样使用样方方法随机选取了三个样方进行采样计数,得出了大概的生物量。

共采集到大石花菜等藻类3种、等指海葵等刺胞动物3种、单齿螺等软体动物18种、粗腿厚纹蟹等甲壳动物4科6种以及2种软体动物卵囊,见表4。并绘制出岩礁相生物多样性分布柱形图。

表4 白沙岛岩相采集种类明细

藻类

大石花菜

石莼

繁枝蜈蚣藻




刺胞动物

等指海葵

纵条肌海葵

日本侧花海葵




软体动物

红条毛肤石鳖

朝鲜鳞带石鳖

锈凹螺

小结节滨螺

短滨螺

粗糙滨螺

黄口荔枝螺

疣荔枝螺

青蚶

条纹隔贻贝

厚壳贻贝

嫁虫戚

史氏背尖背

日本菊花螺

齿纹蜒螺

甲虫螺

覆瓦小蛇螺

单齿螺

节肢动物

粗腿厚纹蟹

四齿大额蟹

斑点拟相手蟹

寄居蟹sp

鳞笠藤壶

龟足




关闭窗口

联系地址:  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临城街道海大南路1号    邮编:316022    浙江海洋大学    浙ICP备110482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