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郝增周
学历:博士研究生
职称:研究员
研究方向:海洋光学遥感理论与应用,海雾灾害遥感监测与预警,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海洋学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手机:13588165270
邮箱:hzxy80@sio.org.cn
个人简介
郝增周,1980年12月出生,研究员,气象学专业博士,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卫星海洋环境监测预警全国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海洋光学遥感理论与应用,海雾灾害遥感监测与预警,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海洋学。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自然资源部全球变化与海气相互作用专项、浙江省智慧海洋重大工程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气象联合重点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探索课题等20余项国家、省、市级课题任务。编写著作1部,参与编著2部,发表论文36篇,获软件著作权登记8项,参与编写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1项,获海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奖励2项(排名第1和第3)、海洋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奖励1项等科技奖励。
教育经历(从大学起)
1998.08—2002.07南京气象学院计算数学专业本科生
2002.09—2004.08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2004.09—2007.06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工作经历
2007.08—2009.6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博士后
2009.07—2017.12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
2017.12—2018.12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
2019.01—至今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
社会兼职
1.《JGR-Ocean》、《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IEEE Journal of Selected Topics in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s and Remote Sensing》、《Remote Sensing》、《海洋学报》、《遥感学报》、《地球科学进展》、《海洋通报》、《海洋信息技术与应用》、《海洋预报》等海洋和遥感领域国内外期刊等期刊审稿人。
2.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海洋时空信息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气象水文海洋仪器分会工作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3.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青年编委。
4.中国海洋学会、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等会员。
5.中共杭州市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咨询专家。
称号、奖励及荣誉
1.重点XXX系统,国家海洋局、中国海洋学会、中国太平洋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海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6,1/13
2.海洋大数据分析预报技术研发与示范应用,中国海洋学会、中国太平洋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海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22,3/15
3.XXX技术,国家海洋局、中国海洋学会、中国太平洋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海洋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2,5/10
4.面向XXX技术,国家海洋局,海洋创新成果奖一等奖,2011,5/5
5.海气耦合矢量辐射传输模型及在HY-1B卫星的应用,国家海洋局,海洋创新成果奖二等奖,2010,6/6
主持及参与科研项目
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面向典型海洋现象的海表温与海面高快速预报技术,2022.03-2025.12,308万,在研,主持,1/24。
2.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气象联合/重点项目:基于FY4A/AGRI的浙江近海海雾生消监测及智能预报方法研究,2024.01-2026.12,30万,在研,主持,1/5。
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表层海洋动力环境要素大数据分析预报技术,2016.09-2021.06,200万,结题,主持,1/35。
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任务:近海海面盐度信息提取技术研究,2016.09-2021.06,30万,结题,主持,1/4。
5.省部级横向课题:浙江省智慧海洋大数据中心海洋遥感数据资源体系建设,2022.01-2023.06,270万,结题,主持,1/12。
近5年代表性论文著作
1. 郝增周,涂乾光,孙伟富,叶枫.海洋遥感大数据信息生成及应用[M],科学出版社, 2024
2.石绥祥,杨锦坤,徐凌宇,郝增周,吴新荣,徐青,张友权.海洋大数据分析预报技术[M],科学出版社, 2024.
3. Ye Feng,Hao Zengzhou*,Pan Delu. An Optimization Method Based on Decorrelation Scales Analysis for Improving Surface Currents RetrievalFromSea Surface Temperature[J], 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2024, 62: 1-17.
4. Tu Qianguang, Hao Zengzhou*, Liu Dong, Tao Bangyi, Shi Liangliang, Yan Yunwei. Reconstruction of Hourly Gap-Free Sea Surface Skin Temperature from Multi-Sensors[J], Remote Sensing, 2024, 16: 4268
5. Tu Qianguang, Hao Zengzhou#, Liu Dong, Tao Bangyi, Shi Liangliang, Yan Yunwei. The Impact of Diurnal Variability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on Air–Sea Heat Flux Estimation over the Northwest Pacific Ocean[J], Remote Sensing, 2024, 16(4): 628.
6.Jin Yangyang, Hao Zengzhou*, Huang Haiqing, Wang Tianyu, Mao Zhihua, Pan Delu. Evaluation ofLaSRCaerosol optic depth from Landsat-8 and Sentinel-2 in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China [J].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22: 119128.
7.Jin Yangyang, Hao Zengzhou*, Chen Jian, He Dong, Tian Qingjiu, Mao Zhihua, PanDelu. Retrieval of Urban Aerosol Optical Depth from Landsat8 OLI in Nanjing, China [J]. Remote Sensing, 2021, 13(3): 415.
8.郝姝馨,郝增周*,黄海清,牛瑞,潘德炉,顾吉星.基于Himawari-8数据的夜间海雾识别[J].海洋学报,2021,43(11):166-180.
9. Hao Zengzhou, Tu Qianguang, Zhang Siqi, et al. Wind-Wave Relationship Model and Analysis of Typhoon Wave Field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From HY-2A Satellite Observations[J]. IEEE Journal of Selected Topics in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s and Remote Sensing, 2020, 13: 4008-4015.
10. Tu Qianguang, Hao Zengzhou. Validation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DerivedFromHimawari-8 by JAXA[J]. IEEE Journal of Selected Topics in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s and Remote Sensing, 2020, 13:448-459.
11.国家标准:海洋观测规范第5部分:卫星遥感观测(GB/T 14914.5-2021),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9/11.
代表授权专利/软件著作权
1.国内软件著作权:极轨系列卫星遥感海雾检测识别软件V1.0,国家版权局,1/4。
2.国内软件著作权:全球海面高度时空大数据分析预报软件V1.0,国家版权局,1/3。
3.国内软件著作权:卫星遥感海面高时空大数据分析预测软件V1.0,国家版权局,1/4。
4.国内软件著作权:长时序海表温遥感大数据分析预测系统软件,国家版权局,1/4。
5.国内软件著作权:多源卫星海表温度遥感背景场再分析处理软件V1.0,国家版权局,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