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刻调研海洋科技与渔业结合现状,探究渔民走科技致富之路的落地状况,2021年八月上旬,浙江海洋大学海洋科学星颉班实践团深入普陀区沈家门渔港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实践团通过与当地渔民近距离接触,详细了解沈家门渔港渔业的发展现状。
实践团沿着港口的岸线骑行,观察渔港沿岸的生态环境及港口变迁。一路上,实践团见证了渔港一片欣欣向荣的鱼场,千帆竞发,渔民在渔船出海前燃放烟花。
沿着海滨大道前行,途径舟山国际水产城,大批渔获物涌入,特别是梭子蟹上市,这一天水产市场人山人海,到处是来自各地的顾客,正在选购新鲜上市的海产品。这热闹的场景将会在未来的几十天内持续上演。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渔民们早已不再拘泥于传统的销售方式,他们通过直播带货,将沈家门渔港的海鲜推广向更为广阔的市场。运输、卸货、分拣,产品介绍……这些鲜活的画面都通过网络摄像头呈现在了人们的面前,消费者们也可以第一时间在直播间留言,了解舟山海鲜的情况。渔民们也能通过快捷的物流,将刚刚捕捞上来的海鲜送往全国各地甚至是海外市场。
沈家门的东岸是鲁家峙岛。隔海相望,渔港的百年变迁历历在目,陪伴着舟山经济的快速发展,沈家门渔港逐渐壮大成如今的国际性大港。步行穿过长长的海底隧道,如同经历一个漫长的time machine。尽管渔港历经风雨,但象征着沈家门渔港领航灯的鲁家峙岛上的灯塔却始终矗立着,它将永远作为沈家门的标志存在下去。
如今鲁家峙岛上最新建设中的的海岛植物园,以及海洋文化创新创意园更是彰显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精神。岛上这些设施让新生的沈家门渔港不仅承担了原有码头的功能,还将相应的产业链结合其中,并辅以附近居民的生活配套设施,成功地完成了产业的升级与调整!在我们眼前的是未来沈家门渔港发展的宏伟蓝图,也是舟山这个港口城市向着国际化、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化进行蜕变的标杆之作。
此次社会实践让星颉班同学对百年渔港沈家门的前世今生以及未来的发展蓝图有了清晰的认识,“努力将舟山打造成新时代的‘海上新名片’,创建国际化的大渔港!”;做活“两山”理念的海上文章。近年来岸线的整治修复极大改善了舟山海域的生态面貌,使海洋生态功能得到有效恢复,生物多样性得到有力保护,沿岸人居环境大幅度改善。作为当代大学生,未来海洋强国建设的主力军,我们更要铭记沈家门渔港悠久的历史,学会从科学层面崇尚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发展建设的基础上维护生态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