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培养国际化人才,开拓国际视野,提高科学探究能力,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组织2020级海科星颉实验班的9名学生前往日本进行为期30天的交流访学活动。本次活动的行前教育大会由“海芙蓉”巾帼文明岗组长林增丰和岗组成员宋绚丽代表出席,并做行前叮嘱。访学活动由岗组成员宋绚丽老师带队,共10人参加。

本次活动,访学团来到了东京海洋大学。东京海洋大学是一所专注于涉海领域的日本国立大学,本部及海洋科学部设于品川区,进行海洋环境、生物资源、食品生产、海洋政策文化等研究。海洋工学部设于越中岛校区、从事海事工程、船舶管理、造船工程类、船舶电子机械、物流工程与海事物流管理等学科的研究。我校与日本东京海洋大学在早期就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关系,旨在培养适应当今全球化发展的世界性海洋人才。

7月18日下午,访学团参加了活动说明报告会暨欢迎仪式,报告由胡夫祥教授主讲,盐出大辅教授、吴海云副教授以及多名留学生出席。报告会上,面对浙江海洋大学的交流学子,胡夫祥教授表示了热烈欢迎,并对此次活动安排进行了详细说明。同研究室的盐出大辅教授也向同学们介绍了东京海洋大学的概况以及本研究室的研究方向。

胡夫祥教授以及盐出大辅教授接待访学团
随后,访学团在胡夫祥教授的带领下,参观了东京海洋大学校史馆、海洋生物博物馆和动力水槽实验室。在校史馆,胡夫祥教授介绍了东京海洋大学的办校历史以及学校配备的4艘科考船。在海洋生物博物馆,胡夫祥教授讲解了多种多样的海洋生物,从南极到北极,从近海到大洋,从生物体到细胞结构。在动力水槽实验室,胡夫祥教授给同学们讲解了动水槽的原理,以及如何在动力水槽进行流体力学实验,并带领同学们从正面、底部、顶部多角度参观了动力水槽。同学们在参观中见识到了诸多从未了解过的知识,极大地开拓了视野。


7月19日下午,盐出大辅教授给同学们做了关于可持续性海洋事业生产技术研发的报告。盐出大辅教授指出,随着海洋生物资源的减少以及日本老龄化的加重,越来越少的年轻人参与海洋事业,尤其是渔业,对此盐出教授团队研发了多种节能节力型可选择性捕捞设备,以实现单人操作即可完成的适度捕捞。盐出教授的报告让同学们进一步深刻认识到了海洋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性,也进一步提高了同学们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

7月21日下午,东京海洋大学海洋资源环境学部吴海云副教授给同学们做了关于鱼类应激反应监测的报告。吴教授生动介绍了团队研发的第一代、第二代鱼类应激反应检测器的历程和研发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同学们也提出了几个问题:应激反应检测器为什么是圆形的?能否用计算机将信号可视化?吴教授对此进行了细致解答。吴教授的报告让同学们真切体会到了想要做好科研,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方向,其次要学会创新,学会解决问题,最后要学会如何把自己的科研内容呈现出来。

7月24日下午,访学团来到了东京海洋大学越中岛校区,小桥史明教授做了热情接待,带领同学们参观了越中岛校区、百年纪念资料馆、退役的明治丸科考船以及实验室。随后小桥教授还跟同学们分享了他的研究方向及内容-将AI技术运用到海洋技术。会议结束后,小桥教授还特意安排了留学生交流会,现场互动氛围浓厚。

7月25日下午,胡夫祥教授给同学们做了关于生态友好型渔业技术研究方向和现状的报告。报告主要分析了中国和日本在近几十年来渔业发展情况,并指出,虽然养殖业已经有迅速的发展,但捕捞业仍然是渔获量主要来源,而海洋面临着渔业资源下降的严峻问题,因此生态友好渔业的发展刻不容缓。报告结束后,同学们提出了:日本有没有伏季休渔?回游性鱼类如何网箱养殖?能否用水槽加水流养殖金枪鱼?等问题,胡教授也进行了耐心的解答。

最后,访学团翁泽耀同学和栗洋洋同学分别就自己的研究内容在东京海洋大学做了汇报。翁泽耀同学的汇报从海洋表温度、海洋热收支、26℃温度层、埃克曼泵吸速度等方面,分析了2021年台风“烟花”会在黑潮附近减弱的原因。栗洋洋同学的汇报主要探究了以厚壳贻贝体内微生物群落分布的组织差异性,并结合抗生素分析贻贝微生物群落的韧性,在此基础上贻贝养殖区沉积物的固碳潜力进行量化评估。汇报结束后,东京海洋大学的老师对同学们的研究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表示期待与浙江海洋大学继续开展更多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


访学团随后也去到了东京大学和早稻田大学参观。同学们也因此了解到李大钊、陈独秀等同志曾在早稻田大学留学,其中李大钊同志在该时期开始接触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学说。两所大学的参观,让同学们感受到了这两所大学浓厚的历史底蕴。

休息之余,访学团来到了国立科学博物馆、未来科学馆和水族馆参观。在参观过程中,针对不同展区内容,同学们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海洋生物方向的同学介绍生物的知识;物理海洋方向的同学介绍潮汐知识、深海钻探情况;海洋化学方向的同学介绍化学组成知识。同学们在交流中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不仅巩固了知识,也加深了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同时也激励着同学们要珍惜机会,把握时代,为海洋强国事业做贡献。




此次活动不但是一场丰富的交流盛宴,还是一次多元的探索之旅,同时也是“海芙蓉”巾帼文明岗在注重培养学生方面的新举措。